分城虽然能带来资源增产和战术灵活性,但建造和维护过程中存在不少隐性成本。首先需要消耗木材、铁矿、石料和粮食各10万资源,这对前期发育中的玩家来说是一笔巨大开支。分城建成后,原本占领的11块资源地会被清空产出,相当于短期内损失了这些地块的收益。如果分城选址不当,比如建在交战频繁的前线,还可能面临频繁被掠夺的风险,导致资源产量中断甚至建筑功能瘫痪。
分城被土匪或敌对玩家攻击时,损失程度比主城更严重。一旦进入战乱状态,24小时内无法恢复生产,且仓库中80%的资源会被掠夺。即使盟友想帮忙解救,也必须等战乱状态结束后才能行动。分城的防御建筑如城墙、烽火台需要额外投入资源升级,否则容易被敌人当成资源提款机。迁城功能虽然能调整位置,但每次需消耗500金铢,且与原主城共享72小时冷却时间,频繁迁城会拖累整体发展节奏。
分城的独立运营体系也是一把双刃剑。虽然能多配置5支部队,但这些队伍需要从零培养武将和战法,征兵消耗的资源完全独立于主城。如果资源分配不合理,可能导致主城和分城双双陷入资源荒。分城的科技树也需要重新点亮,比如协力阵营、兵种营等关键建筑,重复投入会延缓核心战力的成型速度。
铜币产量和声望加成确实诱人,但若管理不善,反而会成为负担。建议在资源充足、主城核心建筑满级后再考虑分城,优先升级民居和四大资源建筑保障基础收益。分城位置尽量选在同盟腹地或资源州后方,避免成为战场焦点。分城是锦上添花的战略补充,而非雪中送炭的救命稻草。